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回族民歌】回乡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回族花儿焉耆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请大家点击上面的蓝字穆大进行关注


漫谈焉耆回族民歌――焉耆花儿


      “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是绽放在西北高原上的一朵艳丽芬芳的艺术奇葩。其旋律高亢奔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深受回、汉、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的喜爱。

  花儿又叫“少年”,是“漫歌”的形式。分布在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镇、永宁镇、北大渠乡、五号渠乡等地。

  主要为河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类型。多年来焉耆“花儿”在保持原有的唱腔和韵味外,还大量吸收和融合了焉耆文化,因而在“花儿”的句式、押韵形式、衬字、衬词、衬句及演唱、舞蹈上,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焉耆回族“花儿”主要分布在焉耆镇、永宁镇、北大渠乡、五号渠乡等地,呈现出流派众多、风格迥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局面。

  流传在焉耆的回族民间歌曲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传入的回族花儿。

二是流传于陕西等省区的民间歌曲及眉户剧、碗碗腔等,焉耆回族继承了其优秀部分,又有了新的发展,融进了焉耆特有的一些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具有焉耆回族风格的民间歌曲。

三是流传于西北各省、区的一些宴席曲、这些回族名歌传入焉耆后,又经过数百年以来的传唱和再创造,融进了焉耆特有的一些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具有焉耆回族风格的民间歌曲。为使民间传唱的曲目不失传,我县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记录、谱曲,目前,已建立了“花儿”曲库,挖掘整理100余首“花儿”。其中著名的有大令《高高山上牛吃水》、六六二三令《嘛呀六》、大眼睛令《大眼睛》、尕马令《尕马拉回来》、白牡丹令《阿哥的白牡丹》、水红花令《尕妹是牡丹花中的王》等,同时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花儿”歌曲,如:《廉政花儿》、《红牡丹开花红艳艳》、《请到焉耆来做客》、《一条河》、《开都河放歌》、《焉耆美》、《流水甜甜唱焉耆》等。目前已出版“花儿”歌曲VCD专辑《开都河畔花儿歌曲集萃》、花儿歌曲集《开都河流韵》。“花儿”文化的不断挖掘、传承和发展,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学习、传唱,逐步形成了影响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塑造群众,以特色文化促进科学、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焉耆“花儿”具有群众性和即兴性的特点,在焉耆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漫上一首“花儿”在闲暇时、朋友聚会、婚宴、田间地头等多以独唱和对唱为主,有的唱给亲人,有的唱给恋人,有的是唱给朋友,高兴时唱,悲伤时也唱,通过演唱来抒发心中的情感。“花儿”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音调圆润流畅,以风趣见长,触景生情。歌词是自编自唱,国家大事、家庭琐事均能编入唱词。从“花儿”即兴对唱中可以看出智慧和反应力。“花儿”不但是焉耆回族人民酷爱的民间艺术,而且深受各个民族的喜爱,焉耆回族花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支艳丽的奇葩。

  自1996年以来,焉耆县先后举办了八届“花儿”艺术节,大型文化艺术交流50余次,到区外演出10余次,全国文艺演出2次,出国文化艺术交流1次。先后两次在宁夏参加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取得了2金、6银、10铜;在伊犁参加自治区级花儿会获得2银1铜,在米东新区参加新疆花儿会获得1金3银的好成绩。成功举办了五届“花儿”歌会,评选出了焉耆自己的“花儿王”。通过“花儿”大舞台,将本县的“花儿传承人”与“爱好者”组织起来,通过“花儿”歌唱、对唱、组合、舞蹈、群众参与等形式,繁荣了“花儿”文化,同时,按照一乡一特色,一乡一品牌的目标和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组有文化户的工作思路,把文化建设进一步向下、向基层延伸,重点抓了农村文化户的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呈现出经常化、普及化的新景象。现已形成了以焉耆镇、永宁镇、五号渠乡、北大渠乡等为代表的回民“花儿”文化乡镇,培养了自治区级 “花儿”传承人马生龙,聘请马永龙、杨丽玲、严冬花等一批原生态“花儿”歌手为县级“花儿”传承人。

  经过多年对“花儿”文化的挖掘、整理、探索和发展,焉耆人自创自编自导了大型歌舞剧《情满开都河》,创编了《开都河畔花儿艳》、《凯歌声中的焉耆》、《花儿与少年》、《回族姑娘》、《快乐的日子》、《回族小伙子》、《开都河流韵》、《拌面拉条子》等大型回族舞蹈,繁荣和发展了“花儿”文化。目前,全县形成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发展和谐的良好局面,美丽的开都河畔“花儿”越开越艳,越唱越响,唱出了新时代的和谐音符。焉耆县申报的新疆“花儿”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焉耆亮丽的文化名片。

回族民歌精彩掠影

回族民歌欣赏




      建国以来,新疆涌现出韩生元、马金福、马生龙等回族“花儿”代表人物,成为第一代新疆回族“花儿”传承人。

已故国家级“花儿”传承人韩生元曾被称为“新疆花儿王”,经他创作并演唱的“花儿”作品就有1000多首,仅曲令就有30多个。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回族歌唱家马玉良就是韩生元生前的众多弟子之一。

      “韩老曾亲口对我讲,要把新疆回族‘花儿’的美声传遍中国乃至世界。”马玉良说他每年100场演出,都穿着回族服装,将 “花儿”艺术带到各地。

      从2000年开始,自治区文联筹办首届新疆回族“花儿”演唱会以来,新疆已举办5届回族“花儿”演唱会,同时还举办“花儿”艺术学术研讨会。

      从家族性传承、师徒传承,到由政府负责有组织地传承的新疆“花儿”艺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有效的保护。

     2009年,“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即世界级非遗。

      目前,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等三家单位成为新疆“花儿”的保护单位。

      虽然新疆的“花儿”艺术以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成为各民族喜爱的艺术,首届新疆回族“花儿”演唱会就有9个民族的歌手参加。

        “因为不受语言和民族的局限,新疆每届回族‘花儿’演唱会,都有各民族演唱者参与。”马雄福说,在今年年初昌吉回族自治州举办的新编“花儿”歌词征集大赛上,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花儿”爱好者们创作的歌词,绽放的新疆回族“花儿”正凭借自己的艺术魅力释放出更加浓郁的艺术清香。

小编微信

请各位扫一扫二维码进行随心赞赏?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