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古代家具工艺罗锅枨及其由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罗锅枨也叫桥梁枨,在八仙桌,官帽椅,案几等许多家具样式中都有出现。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形似罗锅而命名。

罗锅枨是我国古代家具中经常出现的结构造型之一,它也是判断家具年代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罗锅枨的由来

隋唐时期,高型家具在我国已经普及,特别是到了宋代,框架式结构取代箱板式结构成为家具造型的主流,而框架间的拉枨也有了发展和演变的空间。早期的拉枨是直的,后来为了装饰,出现了拱形弯曲的罗锅枨。

元明时期,高拱罗锅枨已经在家具中独立使用了。但由于当时的居室采光不足,室内的家具也比较少,往往一器多用和移动使用,高拱罗锅枨的力学强度难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元末明初,出现了一种顶牙式高拱罗锅枨,它的力学强度很好,在家具中十分流行。在传世的明清硬木家具中,罗锅枨添加矮佬、卡子花的结构造型相当普遍,其中不少被各种学术著作定为明作家具的经典。

延伸阅读:燕瘦环肥 明清家具各有千秋

何为“一腿三牙罗锅枨”

明式无束腰方桌或画桌有一种独特的形式叫“一腿三牙罗锅枨”,多数造型优美,特点突出。

一腿三牙罗锅枨

“一腿三牙”是因桌子的每一条腿都和左、右两根长牙子及桌子转角的一块牙头相交而得名。“罗锅枨”是为了增加下部空间而中部向上隆起的枨子。从结构上看,桌子的每一条腿都被三个方向的牙子所嵌夹固定,腿足再带一定的侧角,桌子的稳定性已经足够。但作为定例为何“一腿三牙”非要与“罗锅枨”相搭配呢?

为安装三个牙子,腿子不安在桌子的四角而稍稍缩进一些,因而边抹较宽,桌面喷出。因而形成的探出之桌角类似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飞檐角,桌角的牙头与托起飞檐的角梁、角昂等相仿。从侧面上看,腿子上部的三个牙条和罗锅枨组合而成的曲线造型,在视觉上使平直呆板的桌角于对称中产生了静中欲动的变化。

罗锅枨加卡子花的搭配

 在家具的牙条与罗锅枨之间安卡子花,卡子花是位于桌面和枨子之间的雕花木块,其作用不容忽视,既可加强桌体框架结构的稳定,又可将桌面的承重经由枨子导向腿足,还是装饰上的画龙点睛之处。

延伸阅读:图文解析老家具行话术语之罗锅枨

罗锅枨与矮佬的搭配

矮柱俗称矮佬,一般成组使用,多以两只为一组,长边两组,短边一组。罗锅枨的造型,在结构力学上的意义并不大,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加大枨下空间,增加使用功能,同时又打破那种平直呆板的格式,使家具增添艺术上的活力。

罗锅枨与矮佬通常相互配合使用,其作用也是固定四腿和支撑桌面。这种部件,都用在低束腰或无束腰的桌子和椅凳上。所谓罗锅枨,即横枨的中间部位比两头略高,呈拱形,或日“桥梁形”,现在南方匠师还有称其为“桥梁档”的。在北方,人们喜欢把两头低、中间高的桥用人的驼背来形容,称“罗锅桥”,因而把这种与罗锅桥相似的家具部件统称为罗锅枨。在罗锅枨的中间,大多用较矮的立柱与上端的桌面连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