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一只鸟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授课教师:陈怡

学校:温州市马鞍池小学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



歌曲《一只鸟仔》一首流传在台湾的儿歌,歌曲生动有趣。歌曲为五声徵调式,2/4 拍音域在九度以内。全曲四乐句,每个乐句的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X X|XX XX|X0 XX|X0 X”。歌曲中下滑音、衬词的使用使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学情

分析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研究,了解到三年级学生在第五册《赛马》接触过中国民族拉弦乐器——二胡,因此,对二胡的音色及乐器表现力的认知并非为“零起点”,这为本课在歌曲学唱中运用二胡解决演唱难点提供了学情支持。


教学

目标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只鸟仔》,初步感受台湾民歌特点。

2.认识下滑音记号,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表现。

3.能用响舌、鸟鸣器为歌曲伴奏,发展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然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一只鸟仔》。

2.正确演唱歌曲中的“下滑音”,表现台湾民歌韵味。

【教学用具】

二胡一把、鸟鸣器若干个、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聆听导入   初步感受



(一)活动目标

听音乐拍节奏,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及节奏特点。

(二)活动步骤

1.师带生听歌曲《一只鸟仔》伴奏,拍“X X | XX XX | XO XX | X0 X”节奏,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型。

2.师变化不同的节奏型“X 0”、“X  XX”为音乐伴奏,激发学生创编节奏型。

(三)设计理念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活动必须在听的基础上展开。从聆听音乐开始进入课堂,并为歌曲伴奏作铺垫,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编能力。








 二、

设境激情   激发感受


   (一)活动目标

 听辨不同乐器表现的“鸟鸣”主题,感受民族乐器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二)活动步骤   

 教师二胡演奏《空山鸟语》及笛子曲《荫中鸟》中的“鸟鸣”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创作中的“鸟鸣”。

   (三)设计理念

 了解不同的民族乐器表现的“鸟鸣”,使学生了解同一主题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音乐信息量,从而体验到音乐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理念。





新歌学唱   表达感受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只鸟仔》,表现台湾民歌特点。

2.认识下滑音记号,并能正确表现“下滑音”在歌曲中的演唱。

(二)活动步骤

1.发声练习,师手势提示用“弱声高位”发声。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依次出示表现“鸟鸣”的歌词。

3.聆听闽南方言版《一只鸟仔》,感受民歌方言特点。

4.请学生听辨乐句,并用“响舌”在每一乐句结尾处伴奏。

5.出示歌谱,师范唱,学生感受蓝色字体在演唱上的特点。

6.师介绍下滑音记号,用二胡演奏 “下滑音”。

7.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民歌衬词。

8.出示歌谱,师生接唱,学生完整演唱歌谱。

9.学生完整填词演唱歌曲,教师用二胡为歌曲伴奏。

10.出示方言歌词,请学生自学方言演唱,表现台湾民歌韵味。


(三)设计理念

二胡“滑奏”能表现“下滑音”风趣、诙谐的特性,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借鉴和模仿,有效解决演唱难点。

此外,大多数民歌是用方言押韵的,尝试用“闽南”方言演唱能使歌曲更具地方色彩。




音乐实践    深化感受



(一)活动目标

掌握音乐实践能力,学会用音乐作品表达与交流情感。

(二)活动步骤

1.请学生按 “0  XX”、“X 0”、“X  XX”等节奏型用响舌、鸟鸣器为歌曲伴奏。

2.建议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编节奏型伴奏。

(三)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途径。”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使每一个孩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与成功的愉悦。




五、

拓展延伸   丰富感受



(一)活动目标

聆听乐清民歌《对鸟》,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二)活动步骤

欣赏乐清民歌《对鸟》。

(三)设计理念

通过音乐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丰富课堂教学的音乐信息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




教学

反思

一、选题说明

选择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基于以下思考:其一,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与载体,而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信息时代为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提供了自由宽广的平台。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才能获得对民族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

其二,由于我自身会演奏二胡,对二胡的特性相对了解,因此在课堂中将二胡运用于民歌的伴奏,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民歌演唱的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表现民歌的韵味。

二、问题聚焦与难点突破

本课教学以“关键问题”引领课堂学习,聚焦“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设计,以“表现台湾民歌韵味”为教学切入点。其中,歌曲中“下滑音”的正确演唱是表现这首民歌韵味的关键。在教学中发现,钢琴很难表现“下滑音”,而二胡的“滑奏”则能轻松表现“下滑音”风趣、诙谐的特性,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借鉴和模仿。因此,我将二胡伴奏运用于本课教学中,“下滑音”的演唱难点迎刃而解。同时,我发现用民族乐器为民歌伴奏,能产生天然的和谐效应。

为了表现台湾民歌韵味,让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了“音译”的简便方式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掌握闽南方言的发音,让学生速成闽南语,学生在学唱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文稿终审|钱瑞华

版面编辑|周黎黎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