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拉弹唱被视为高雅艺术,如果说每件乐器都记录了一段传承,64岁的林德成正是那个修补故事的人。作为乐器修理师,这个手工活他一干就是近半世纪。很多旧琴、坏琴,经他之手获得新生。4月3日,记者走进林德成的修理间,听他讲述了与乐器结缘的故事。
分类精细:修理工具数十件
在文化宫附近的一栋居民楼,一间“修琴调音”的工作间是林师傅坚守多年的“阵地”,他平日的工作是修复各种旧琴、坏琴,或把琴调出最佳手感。
京胡、二胡、小提琴……墙上挂满各式旧乐器,展柜里摆着乐器的零部件,林师傅正埋头在桌前,专注地摆弄着一把梅花型乐器。“这是秦琴,陕西的一种民乐器,需要重新调弦。”林师傅说。
桌子上边摆满了各种修理乐器的工具。光是螺丝刀就挂了一排。“修琴的工具很多,而且分得精细,40多年前,我开始修琴的时候,用的工具是父亲传下来的,再就是土办法,自己做。”林师傅拿起两根长条形工具。
“这是上小提琴音准的,琴身内部狭窄,需要借助工具进入调整。这根儿是我父亲的,用了50多年,这根儿是我买铁丝做的,可以根据琴身内部随意弯曲,因为一些西洋乐器构造复杂,这些年我便自己摸索自制了一些修理工具,解决修复中的困难。
说话间,一位银发老人来到居民楼,给他的一支二胡换弦。林师傅用工具轻巧细致地将二胡的旧弦卸下来,换上新弦,再组装回去,二胡在他手中又发出悠长的曲调。
子承父业:跟着父亲修乐器
“干这行,因为我父亲是修乐器的,从小耳濡目染,靠的是老人传下的方法和自己多年的摸索。”林师傅说。
林德成的父亲林玉斌是乐器修理师,上世纪50年代,林玉斌在国营乐器合作社工作,后来合作社改成乐器厂,他又在乐器厂上班,在这一行里一干就是一辈子。
受家庭的影响,林德成7岁开始学乐器,他学过手风琴、钢琴。“那时钢琴很少见,一般人都没有,但乐器厂里有一台,就摆在打乒乓球的架子旁,有个姐姐每晚都来练琴,我觉得好听,就跟着弹两下,不会的请她指点,慢慢地学会了钢琴。”
因为会乐器,上小学后林德成被吸纳进学校宣传队,经常参加各种汇演,1970年被省军区选中,当了六年文艺兵,转业后回到丹东。
“上世纪90年代,企业转制,父亲把厂里的一些设备买了回来,自己开了修理铺,我也跟着打下手,学的第一节课就是拆乐器,把零件拆了再组装上,熟悉了乐器解构后,他才教我修理。那时活儿多,不光丹东,还有省内的一些钢琴学校,有时数十台钢琴都要上门检修,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也常跟单位请假跟着去,一干就是半个月,我修理他调音,看到这行收入不错,我就想着以后接父亲的班。”
精益求精:去北京当过学徒
有了这个想法,林师傅开始精进手艺,除了家庭传承外,1998年他还来到北京,拜中央音乐学院自助修理系的两位教授为师,一学就是11个月。
回忆起那段经历:“就是当学徒,给人家打下手,因为我会乐器有基础,所以他们愿意教,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很多技巧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但是要是不说你也想不到,这是人家的秘籍。”
2000年,学成归来的林师傅开了乐器修理店,他能修理大部分的管弦乐、民乐和电声乐器。在修理中也摸索出了不少经验。“二胡有时外弦和里弦的声音不统一,我发现大部分是千斤线的问题,调整或更换一下绑线一般就能解决。”林师傅拿起一把二胡边比划边说。
还有包裹二胡琴筒的一层琴皮,因为南北方的气候、湿度不同,蟒皮容易变得松弛,琴的音色和手感就会改变,林师傅试过将蟒皮拔下后重新蒙,这样虽然绷紧了,音色却变了。“问过厂家才知道蒙蟒皮在二胡制作里最为关健,要是破坏了结构,音色就变了,我又琢磨出新方法,用水将蟒皮润湿后自然干燥收紧,只要蟒皮坍陷不太严重,这种方法都能解决。”
后继无人:希望找到传承者
如今,64岁的林师傅依然技不离手,修理乐器不仅是他的工作,也是爱好,闲暇时他会搬起手风琴演奏几曲,《鸿雁》《贝加尔湖》……沉浸在婉转悠长的曲调中。
因为手艺好,常有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仅有丹东人,还有外地人。“我遇到过沈阳、哈尔滨、山东的(修理者),都是从网上找过来的,为修理一些比较冷门的乐器,比如巴杨。”林师傅说。
巴杨是一种按钮式手风琴,这种手风琴的左手与键盘式手风琴相同,区别在于右手部分的琴键是纽扣状,因为与传统的手风琴不同,会修的人也比较少,林德成在北京时跟着教授修理过,所以有经验。“十年前,我就修过一位爱好者从国外买回的二手八杨,拿来时都散架了,我又给装好了。”提起这段经历,林师傅有些得意。
修理乐器数十年,他认为每件乐器里都承载着一段感情,记录了一份传承,上周他修复了一台老式风琴,风琴作为钢琴的前身,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流行过,这台脚踏式风琴在家里放了半个世纪,虽因年代久远,不少按键都失灵了,不太有维修的价值,但家里老人很珍视,依然想将风琴修好。
“干这种活儿不合适,耗时长,还不一定有效果,一般人都不爱接,但我能理解老人的眷恋,风琴承载着美好的回忆,所以我愿意帮忙,那天我一早就来到老人家,从8点修到5点,清理外观,修复按键,将琴调好,一家人都很高兴,老人当场就演奏了一曲,琴声中我能感受到他的感动。”
采访中,林师傅也表示,现在修理乐器这行的从业者越来越少了,不少乐器坏了都是直接发回厂家,还有一些同行都是退休后才自学修理,修琴师这个职业目前依然比较冷门,社会的认同感不高,甚至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从业近40年,让他忧心的是:自己真正“退休”后,有没有人愿意来接手这一切。
“修乐器要会乐器,还要较长的学徒期,不是真正喜欢这一行很难坚持下来,如今父亲那辈的手艺人都不在了,子女中就我一个接班的,我也已是花甲之年……”林师傅说。眼下,他最大的希望是有年轻人学习这个行业,把手艺传承下去。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0日鸭绿江晚报《新周刊》
编辑| 海宁 主编|孙玲玲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