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的力量
作者:姚 冰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心静无他事,一个人在蕴朴堂修复一个信封。被昨夜春雨安抚的狂躁的风儿,此时也温柔起来。窗纸偶尔被吹响,之后便是愈发地静。
这是一封三十年前的信,来自于华中师范大学。我一直保留着,和我与妻子相识、相恋期间来往的信件一起,放在书柜里,或是纸箱里。在县城里搬了八次家,也舍不得丢掉。连同我的十几箱子的上千册书。
三十年前,我在夏县泗交初中里教学。学校里有一把二胡、一支长笛,一架风琴,好像还有一把小提琴。操场里一副旧的篮球杆,边上是单杠、双杠。还有水泥砖砌的乒乓球案台。86年9月师范毕业来到这所学校,一晃两年多了。我除了跟着张金科老师拉二胡,写毛笔字,更多的时间是看书。从小就喜欢看书,《西游记》《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苦菜花》等,也不大懂,就是喜欢看。小伙伴们的小画书几乎看遍了。到了师范,最高兴的就是这里有图书馆。三年师范,我办了两个借书证,《患难与忠诚》《人生》《茶花女》《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是在这里看完的。教室里、宿舍里、学校后边的山坡上,春天的麦田、秋天长着高高的绿草的水井边,都是我看书的好地方。一个人,静静地看,思索,向往,想书里的人物,有时候不觉间会走进书里。自己好像就是那烦恼的维特,就是那喜欢书法的杰勒德,或是那偷偷爬上人家窗口的于连。有一年放假,图书馆的老师有事请了假,我两个借书证的四块钱押金取不出来,致使我没有了回家的车费。同学们也都是“弹尽粮绝”,凑了两块钱,不够回家的三块二。我和永平只好在裴介下车,冒雨回家,棉衣都淋湿透了。
山区学校的图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我的读书的欲望。我在一本杂志的骑缝处发现了一则图书消息,里边有我一直想看而找不到的书。我犹豫了几天,终于还是下决心到邮政所寄了购书款。十七块六毛钱,占去了我一个月工资六十二块的28%。信连同购书款寄去后,我心疼了好半天。尤其是同事说当心被骗的话,我也着实忐忑着心,担心买不到书。这可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买书。
1988年2月8日,一封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信,打消了我的顾虑。随即我又寄去了书目,不久就收到了自己想要的书。可以说,这封信坚定了我继续读书的信念。哪怕在何种艰难的处境下,只要有书,总会有永不熄灭的希望。
三十年来,我没有丢弃书法学习,成为了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十年来,我从来没有离开读书。如今,我热爱着文学,热爱着热爱文学的人们!和文友们一起开办了《夏都文脉》公众平台,发现了一大批的文学者。我忝列夏县作协主席,只想着利用与时俱进的“信”——“微信”,让更多的人爱着读书,爱着写作。三十年后,这信,一定也会成为人们心里最难忘的信!
作者简介: 姚冰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夏县作协主席、夏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