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二月二龙抬头,一曲二胡《龙文》祝您鸿运当头,越来越有精神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二胡视频大全


陈军,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陈氏二胡第二代传人。师从家父二胡大师陈耀星。其代表作有二胡独奏专辑《胡弓传奇》、《弦语》、《太极》等。

刘珂,琵琶演奏家,曾先后任职于总政歌舞团与解放军军乐团,刘珂与陈军的合作以民族性为内涵,时尚性为形态,此次演出,二人携被誉为“中国二胡小公主”的女儿陈依妙,共同演绎《龙文》这首歌曲。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今年的龙抬头时间是2017年2月27日

 二月初二 星期一






二月初二“龙抬头”,万物此时真正苏醒,春来了。这一天祈龙赐福,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理发日”,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其实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真的来了。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按照《尔雅》的最早命名,农历二月称“如月”,“如”是“随”,按天地意志,“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进入“如月”的第一天,先要过“中和节”。中和是指天地万物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



△节日民俗年画“二月二龙抬头”


古时这一天,民间要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称“献生子”。要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则要进农书,以示务本。青本是东方色,彼此奉献青布口袋盛的各种种子,籽、子相通,将农耕与家丁兴旺的祝愿都献与他人,正是中和关系之寄托。



“龙抬头”与“惊蛰”节气往往是同一天。蛰是潜藏,龙抬头是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这就是惊蛰——“大起万物扰。”龙吐气为雷,雷出地奋,众物同应,是为雷同。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就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



西晋左思《魏都赋》中有对“龙抬头”与“惊蛰”非常形象地描写:“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龙抬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吃龙耳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二月二,剃龙头

这天也是“中国传统理发日”!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二月二”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孩子要“剃喜头”,保佑健康,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不过,据民俗学家称“剃头死舅舅”则实为讹传,“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


二月二习俗详细篇


剃龙头,身心健康好运来


旧俗把二月二这天理发称之为“剃龙头”,说在二月二理发,人就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每到二月二这天,理发的人络绎不绝,都要讨个吉利,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因为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民俗专家表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引钱龙,引来一年好财运

二月二清早有“引钱龙”的习俗,人们早早地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谓之“引钱龙”。据说最先把水挑回的人家,是最早引到钱龙的,这一年里就会财运大好。所以经常出现二月二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


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家,更是讲究这个习俗,每年二月二都是早早地去挑水。现在,人们变通的做法是早早地从自来水管里接水,寓意财运更大、更好。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北方部分地区有这样的习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打灰墩儿




  打灰墩儿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农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不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吃炒豆


相传古时人们在农历二月初二炒黄豆而让“金豆开花”,解除了压山符咒,解救了因擅自降雨解旱而被压山下的龙王,并相沿成俗。
送孩子入学,让孩子学业有成

以前,家长们往往选在二月二送孩子入学读书。一方面,因为阴历二月初三是文昌神的诞辰,二月二入学,正好赶上第二天敬奉文昌神的仪式,让文昌神保佑孩子学业有成,科举高中。另一方面,二月二的很多习俗与龙相关,这天入学也有“望子成龙”之意,寓意好彩头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出人头地。

吃以“龙”为名的食物,不同凡响

二月二这天,各地的饮食虽各有不同,但名字却都与龙相关。比方说,吃面条叫做吃“龙须面”,吃饼子叫吃“龙鳞”;吃饺子的称为吃“龙牙”、“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龙,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祥瑞灵兽,是呼风唤雨的龙王,是天之子,是人间的帝王。所以各种食物以龙为名,也是希望自己沾上一些不凡之气,能有所出息。




二月二吃“龙耳”(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二月二吃“龙胆”(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二月二吃“龙鳞”(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二月二吃“龙须”(面条)




“龙须面”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吃爆米花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二月二猪头肉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二月二吃芥菜饭



温州流行吃芥菜饭,据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抬头,丰收在望好兆头。

二抬头,福禄寿喜全都有。

三抬头,五湖四海结新友;

四抬头,成功事业攥你手;

五抬头,步步顺达争上游;

六抬头,幸福健康到永久。

龙抬头日,

祝你一年好运从这头到那头!


“阅读原文”观看更多二胡视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