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2450 字,时长视你阅读速度
我的手机内存有 128 G,一年用下来,可用空间还有 80+ G。一来我不爱拍摄照片,不存储视频,不玩耍游戏(听起来就是个直男。。。);
更重要的是,闲着没事我就会整理一下手机内存,清照片、去缓存、删软件。
同样地定期整理,自己关注的公众号。
说来惭愧,对于万千世界,我一叶障目,只看自己想看的,虽然这样不对。于是乎,我关注的公众号总个数加起来也不过 73 个(这么一盘算比自己预期的数字要多出四五十个)。
在这 73 个中,我阅读频率较高达每天一次的大概 8-10 个。其他剩下的,微信官方的用户平台就6-7个;各类商品商场服务会员号20+ 个;各种文艺体宣酒水类 10+ 个;还有一些更新频率低至2个月左右一次的名号,最后还有一个垫底的“中国电信”。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关注它!
我边统计边取关,这会儿数字下降到了 62。
在这 62 个中,有 7 个,是我身边的朋友自己开办的公众号。
都是许久未更的号了。
。。。
啊,换一种客观的描述:
“他们中最新发布文章的日期,最近的为2017年10月6日,最远的至2017年2月5日。
今天是 2018年3月12日。
我有种相见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感。
文字
2016年4月,我算计算计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比,颠一颠内心小文青的热诚,想着公众号这款零成本平台就是为了咱们这种小市民的小梦想而应运而生的,为何要辜负人一片好意。
文笔再差,都不是问题,三下五除二,快刀盏乱麻。
开了再说!
没有和彼此交流过,我相信那七个公众号的号主,多多少少也抱着和我一样的心态。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想写写写,担心自己文笔不好,又换着心思用视频、音频、加自己的网红照片博眼球。发出之后,心中小鹿乱撞忐忑不安又雀跃不已,每隔五分钟看看阅读量有没有涨,有一个回复就快乐得笑出声来。
每天要讲一些废话,幸福感才高。
?这篇有废话才有幸福感的小短文,为我初期打造了一定知名度。
第二步,以提问、调查、投票的方式提高互动,看看到底什么内容才能博君一动金手指,给点回复或者点个赞,甚至转发朋友圈。
再到后来,貌似想要往自运营闲鱼发展,把家里的闲置晾出来和别人的故事做交换。这个点子我至今洋洋自得。
黔驴技穷才思枯竭之后,邀身边友人三三两两,发文凑数,产生要扩张的错觉。
找不到主题之后,我开始写身边的朋友,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活。想要借用文字,将你对一个人的印象,入木三分地描刻出来,是非常难的。(在文字这条路上,我虽如履薄冰、仍决意前行。)
最后,被琐碎的生活和时间打败,其实是被自己的懒惰打败。懒得想、懒得写、懒得编。
无非碎念,少有突破。
把这里,当成是个自己逼逼的小地方吧。
现在身边的同事,有绘画天赋很高的人,都会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以插画的形式将内容表现出来。我内心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觉得人家嫌码字太累,读者还不买帐,所以找到了捷径,一举多得。
哼
乐器
画不行,我安慰自己我还会门乐器。
讲到乐器这件事,和大家讲讲最近一次上课的趣事。
我的手指不算纤长的那种,小拇指犹为。在最开始试课的时候,我就和李老师表达过这个顾虑。李老师不置可否。
理论上来讲,只要你换把位或者找音的时候姿势手法正确,不会有太大问题。
力矩、力臂这个物理概念,你们还有印象吗?
同样一个音,因为我的手指(力臂)比较小,为了达成同样的按压力度(力矩),我需要施更多手臂的力气协助指腹强劲地按在琴板上。
大概因为太用力,有些时候就死板了。那天上课,有个音,我死活按不到足够的力气,拉出来的音虚得飘上天花,快赶上我自己许久没练琴去上课的心虚了。
好多遍来来回回没有改进之后,我已经不好意思地有些面孔发热了。老师恨铁不成钢,站起身直直站在我边上,把我的小拇指拎起来,又死死地按下去,接着吼我“右手弓子不要停,走起来!”
这么来来回回,她操控着我的小手指,一按一抬一按一抬。原本就娇小的手指,在这么摆弄下显得越发害羞和迷你。到后来,我紧张的脸突然没崩住,自己乐笑开了。
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说的“手把手”教么。。。
工作这么多年,这种手把手来回机械联系的体验,暌违许久了。。。
我上一次有这种不知所措的手忙脚乱,大概是学车初期什么都没弄清楚就上车教练一直让我挂档挂挡吧。
时间
最近和老吴讲到学琴这件事,我用了“需要坚持”这几个字。她甚意外,觉得若此事需要用“坚持”来维系了,那就说明不那么有乐趣了。
我说,
和我一起去琴行上课的,以小朋友为多,大多有家长陪着。哭着闹着眼泪还没抹干来见老师,上课上了一半打哈欠要睡着迷迷糊糊弹着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听师嘱回家督促练习的,比比皆是。相较之,我这种知道自己什么心态,硬逼着自己(不用家长跟催)练习来上课的某种程度上“大小孩”,也算是好的了。
刚开始会欣喜于自己可以完整地拉一首曲子,慢慢地认识到枯燥无味的音阶才是基础。每天练上一小时的 do re mi 音阶,是得需要坚持啊。太难了!
漫漫长路里,收获小小进步,或者小小乐趣,才觉得生津止渴,沁甜无比。
最开始想要以成人的角色学琴,是期发展一门艺术技艺。这两年下来,愈发认清,想要发展到“技艺”,所需时日甚长,已非吾今日可速成之。
音乐艺术之物,非一蹴而就,无捷径可达,唯有日积月累之。
识得自己之凡,方能以跬步到达。
随便聊聊
工作中惊闻一同事,大高个男生,从小学习二胡。
我问他,为什么会学二胡。他以非常直男地形式回答了我,
“因为你一定要挑一个乐器,就随便选一个吧”
我说,
我以前不会想“我想要做什么,就安心把自己当下要做的事情做好就好了。可是现在可怕的是,我开始思考我想要干嘛了,但是我又不知道,这大概是会有患得患失的原因吧”
他说,
“大家都在问都在说,你思考过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嘛?你就一定要去想吗?这些都是外面纷纷扰扰的世界对你的影响。安心专注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就很好很不容易了呀,没有目的和目标,有些时候会更专注,也会产生意外的结果。”
我说,
和你聊天,沉默的时候不会让彼此有要硬挤话的尴尬,话题地转换也不会产生唐突的感觉。很愉快
他说,谢谢你。
2011年我突发视神经炎,那时花了半年时间养好,像是重生般继续生活。这段经历并没有让我萌发好好养生长命百岁的念头,反倒更是有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憧憬。所以去年夏天有做寿险规划的朋友来建议我做未来打算的时候,我并无共鸣。
好景不长,今年头上,算是小小地复发,无预兆地。听说这个属于无法购买人寿重疾险的范围。连保险公司都放弃赚我的钱了,感觉又是一个人生里程碑,让我思考未来。
这次我的结论是,“命最重要”。同时觉得自己这样子,大概活不过五十,也无所谓险不险了。
这个念头的效果,无异于小学时无法想象自己三十岁的样子一样。
结果这十多年,还是这样成长过来了。
我们乔布斯(搞得和他很熟一样)有个说法叫, “Connecting Dots”
一年半前,我对这个词组的理解仅存于片面;现在,我用自己的价值和语言来翻译一下,它的意思就是,
“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先做了再说”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某个平常人身上被讲出来,就不一定所有人都觉得哇哦了不起了。
但是,那些和我一样开了公众号的朋友们,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别停下来。
不写字,手会生。
不说话,嘴会闲。
不干活,人会胖。
请看两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
友情链接